一九一八年十一月十一日,德国正式宣布投降,次世界大战也宣告结束。两个月之后,德国以战败国的身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但没想到的是,也正是这份合约变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德国的国土面积不到三十六万平方公里,不但人口稀少,他们的自然资源同样十分匮乏。除去煤炭还有食盐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其他大多数的原料跟能源都需要进口。因此从十九世纪以来,德国便在全世界疯狂地开辟殖民地。但是,因为一战的战败所签署的《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带去了很大的生存危机。
德国的土地被大规模地削减,人口损失超过了百分之十,以前占据的那些海外殖民地也都被英国、美国还有法国所割据。而且原本就十分匮乏的自然资源,也损失了快五分之一。另外,德国还背负了高达1320亿马克的战争债。按照那时德国的经济实力,想要还完那笔债务至少得要92年。
不过,如此沉重的债务并没有令德国变得一蹶不振,相反的,他们快速地在调整自己的状态,甚至还萌生了要进行二次侵略的野心。谋划这一切的,便是德国近代史上最为“疯狂”的人物——希特勒。
虽然想要再次发动侵略,但是德国的实际情况还是令希特勒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说德国是一个工业强国,在创新还有制造方面有着优势,但是在原料还有能源上面却是捉襟见肘。因为这巨大的经济压力跟自然资源的匮乏,使得德国只得去寻找一个适合的“伙伴”。
而当时的中国尽管名义上来讲确实是战胜国,不过得到的待遇却是战败国一般,更是有不少的都对中国蠢蠢欲动。一九三一年,日本在我国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原本以为“国联”很快就会从中调停,但是没想到的是,世界各国很快就跟日本成为一丘之貉。
在美国的眼中,日本对中国进行侵略是符合美国的利益的。因为这不但可以快速削减欧洲对于亚洲地区的控制,令美国有利可图;还可以大发一笔战争财,帮助美国快速崛起。所以,美国不但对中国的请求视若无睹,更是持续地给日本提供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而英国还有法国则是出于对日本的忌惮,也给日本输送了大量的军事装备,更是对中国展开了“武器禁运”。
就在日本的战斗号角吹响,中华民族也来到了最危险的时刻,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却在我国无力破局之时递来了橄榄枝,其中有怎样的图谋呢?
希特勒迟迟都没有发动二战,很大的原因就是缺少足够的能源以及原料,这会令德国的复仇计划变成泡影。也就是在这一筹莫展的时候,蒋介石的一封信,令德国变得一片哗然。
一战结束以后,德国利用欧洲各大国之间的矛盾快速地崛起。且在这过程当中,为了快速地将《凡尔赛和约》的束缚给打破,更顺利地开展“复仇计划”。德国在军事上面投入了非常多的物力跟财力。从一九三三年到一九三七年这四年时间当中,德国在军费方面的支出由开始的15亿马克增加到了110亿马克。
但是,伴随着军事力量快速发展的,还有一个很大的困难,德国国内的原料供应逐渐枯竭,而且协约国也对德国进行了资源封锁。德国要是想获得侵略战争的胜利,一定得要有一个长期的原料供应源。正是在这个时候,蒋介石给德国送去了一个“惊喜”。
因为侵华日军的行为变得越来越猖狂,而中国武器装备方面的不足也更加地明显。但当时的中国军事工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不管是生产力还是制造出来的武器的攻击力,都是远不能跟日本相比的。在这万般无奈之下,蒋介石也只得去寻求世界各国的帮助。但是有句话很现实,那便是“弱国无外交”,而寻求对象美国、英国还有法国都拒绝了蒋介石的请求。
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蒋介石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德国的身上。没想到的是,在蒋介石的亲笔信被送到了希特勒面前以后,希特勒给予的回复是:“德国同意向中国出售武器装备,但是中国需要拿三样东西来换。”所说的三样东西分别是钨、锑、锡这三种矿产资源。
钨乃是那时德国最为稀缺的一种资源,由于德国的军械专家发现了,含钨枪支的子弹发射速度会更加快,并且用钨制造出来的装甲板跟装甲弹都有十分强的防御攻击能力。
锑乃是一种重要的添加剂,在平时的话不会有多高的利用率。但是到了战争时期,锑是一种极为紧俏的资源。因为锑不但有很高的耐火性,而且还可以跟其他的一些金属相融合,从而大大增强金属的强度,属于德国制造齿轮方面的材料。
锡的更大特点便是有很强的腐蚀性,而且还能够大大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因此锡也可以说是保证部队后勤补给的重要战略物资。另外,锡还能够跟很多元素组合成为合金,那时的德国也是急需这种材料去制造装甲车还有坦克车的轴承。
钨、锑、锡这三种矿产资源都是德国十分紧缺的,不过在我国还是有很丰富的储存量;相反的,我国缺少武器装备,德国却是产能过剩。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跟德国便是各取所需。不到六年的时间,超过五万吨的矿产资源被送去了德国,中国也是凭借着跟德国交换所得的四十万套武器装备,将日本“三个月占领中国”的计划给粉碎了。不过,这笔交易在一九四一年的时候突然就中止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九三四年八月,蒋介石跟希特勒正式签订了《中德易货协定》,中国负责的是提供钨、锑、锡三种矿产资源给德国,德国负责的是给中国提供武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面,德国便把价值五千万英镑的武器装备送到了中国,除了有步枪、子弹跟防毒面具,还有坦克、战斗机跟军舰等一些机械化设备。
一九三六年到一九三七年,中国跟德国又开展了五千万英镑的交易。这就是那些得来的装备,帮助国民党筹建了德械师。这支德械师在后来的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还有武汉会战里面都给日军带去不小的打击。
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我国对于武器方面的需求也是猛增。而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德国突然就狮子大开口,要求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多。最初的时候,德国的条件是每年向德国提供六千吨左右的矿产资源,随后增加到了八千吨。另外,德国还增加了另外的条件,粮食。
德国大多数的土地常年都是受到潮湿的西风影响,所以他们的农业很难发展。他们国内百分之八十的农产品都是进口。要是有战事爆发了,就一定需要有大量的粮食储备,但是那时德国的经济实力并不允许他们去采购大量的粮食。所以这时的中国映入他们的眼帘,虽然知道德国的要求十分不合理,但是为了能够得到足够的军火,也就只能答应德国提出的条件。
但没想到的是,没过多久,德国的条件又发生了变化,他们表示:中国不可以全部用物资换取德国的武器装备,还必须支付一定的货币。而对于那时外汇紧缺的中国来讲,跟火上浇油没什么差别,但是为了装备,也是只能再次应允。
但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德国突然之间将两国的军贸交易给叫停了。他们不但公开表示自己对日本的支持,并且下令禁止向我国提供军火。会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那时的德国已经有了足够的粮食储备以及矿产资源,还有一个便是德国针对苏联的进攻遭到了苏联顽强的抵抗,德国需要有日本这个盟国的支持。就此,中德之间持续了六年时间的军贸交易彻底结束。
本文来自“修夏”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4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