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军的构想里,由于急龙计划所用的托盘,是一个标准托盘。这种托盘可以通过更换里面的武器托架,适用于不同的弹种。比如说像“捷达姆”、空射巡航导弹,包括其他的一些弹种,都可以通过托盘化的武器。通过武器化的托盘,来携带和密集投放。
这样美国的盟友,也可以使用各自的运输机,通过加装美国的这套“急龙系统”,来实现武器的投放和数据的注入。
事实上,这个概念并不算新概念。把武器装在托盘上空投密集的投放,然后再用远程数据链的方式,为他们进行注入参数。包括这种飞行过程中,路线的重新规划,都是可以做的。在今天,这些子技术都已经有了,但是美军正在积极的把这些技术融合成一个具有工程实用价值的打击系统,这一点还是值得重视。
那么我们再说说,为什么美军把这样一套武器起名叫“急龙系统”呢?
如果看英文,你看它的标识写的是Rapid Dragon。那么Rapid Dragon,我们乍一看,好像是“迅猛龙”这样一个名字。事实上,这个名字还真有中国渊源。
虽然美军说,这样的武器可能未来对于制衡中俄这样的大国是有价值的,但是它的名字的命名就来自于中国。
这个“急龙系统”的名字,是来自于中国宋代陶谷《青异录》——“武器”这一章节中所写的一种当时的先进武器。
在宋代的时候,在陶谷的笔下,出现过一种叫做“急龙车”的重型弩。这种弩通过拉动一个弩机,可以同时张开12张小弩。那么在发射的时候,可以实现多弩的连续发射。实际上是一种骑射武器,这样能够实现一个远距离的、密集的集火射击。
这种武器,在宋代,在陶谷的笔下叫做“急龙车”。于是美军就借鉴了这个“急龙车”的字面意思,把这套系统命名为“急龙系统”,英文就翻译成了Rapid Dragon。
所以美国看来也在不断的从中国的古老的军事文献中,去汲取一些概念。
当然呢,目前的这个“急龙计划”在去年7月成功的进行了实验,洛马也公开了一些实验的视频。
从视频上看,这个托盘连续投放了4枚远程的空射巡航导弹,效果还是不错的。但是巡航导弹当时是模拟弹,只能在空中模拟这个导弹离开托盘的下落状态,并没有实现一个点火和自主飞行。但据说呢,在后续的实验中,美军实现了导弹的点火和转入巡航状态的飞行。而且在另外一次实验中,也实现了真正的巡航导弹,在货舱内的数据接收。
那意味着这些单项技术,美军都在一项一项的把它历练成熟,在未来的某个时间,我想可能就是在2022年年末或者23年,可能还会有后续的实验。
那真正的实验,可能就是因为实弹从空中托盘投放发射,并且转弱巡航,然后通过接收数据,最后命中远程的目标,这应该就是美军最终的一个目的。
然而作为集中计划这样一个看似很高大上的打击系统呢,确实有优势,但是它也同样可能受到制衡。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运输机这样的装备,今天对于中国这样的已经不再新鲜。那么,用运输机加挂武器托盘,以空中投放密集发射的方式来作战,虽然是一个好的点子,但是它也可能遭到对手以同样方式的制衡。
我们试想,如果用运输机空投托盘,而托盘中装载的是远程的空对空导弹的话,那是否意味着,有可能从防区外超远的距离上,对对手的大型目标实现一个空中打击。
当然,这中间也要依托卫星的侦查和数据链路的中介。
总之,一个新概念的出现,它一定会导致另外一些新的制衡概念的产生,这也就是人类千百年来,军事思想和军事斗争不断历练的结果。
本文来自“软馨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5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