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对全球地缘格局影响至今

虽然二战前,英国的国际政策就是推动德国祸水东引策略,由于希特勒和斯大林在外交领域都是十分理性和冷静的人,两国只是嘴炮这个层面打得不可开交。

1939年3月,希特勒利于对德还没有形成合围之际,公然毁约吞并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希特勒对《慕尼黑协定》的直接无视,极大地震动了欧洲各国,以此为转折点,欧洲的力量的对比和国际形势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于英法等西欧大国并未履行《慕尼黑协定》所规定的保证捷克斯洛伐克不被入侵,使得英国国内舆论大逆转。吞并捷克斯洛伐克,使得德国的经济和军事潜力有了巨大的增长

1939年4月,张伯伦在舆论压力下,做出了保证波兰、罗马尼亚和希腊等国的承诺,这一外交举动是英国巨大的外交失误,也激怒了德国、苏联和意大利,英国的这一保证,是一个愚蠢的外交历史事件。

德国突然面临来自西方英法两国的巨大军事压力,希特勒刻意打造的文明之国的形象也荡然无存了,原本有利于德国宽松的外交环境也骤然趋紧。不得以,希特勒想与苏联加强联系,摆脱可能出现的两线作战的困局,苏德同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苏联当时认为这只不过是俾斯麦外交政策的延续而已,苏德建立同盟就意味着苏联主导欧洲格局的走向。苏德同盟的建立,使苏联彻底摆脱了在欧洲的孤立状态,极大地缓解了来自西方的外交和战争压力。后来纳粹德国征服西欧时,苏联借机扩张了在东欧的势力范围。

1939年8月底,德苏两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德苏两国在条约中明确的瓜分了波兰,还包括波罗的海三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部分地区割让给了苏联。

1940年,当时的世界各国普遍认为德国和西方将在法国马奇诺防线附近形成僵持状态,一旦形成此种僵持,苏联就可以与英法形成联盟在背后补德国一刀,或者配合德国对抗西方,趁势南下打通印度洋通道,苏联最终形成真正的欧亚超级霸权。

德国与英美法等国交恶之际,日本虽然作为德国的盟友却不愿意过早的选边站阶,日本国内存在着北上派和南下派,虽然有以石原莞尔为代表的休养生息理智派,也有以青壮派军官们为主的挺进派,日本在二战前始终没有明确的全球战略,日本希望保留与美英和解的可能性。随着《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一个雄踞欧亚大陆心脏地带和欧洲中心地带的巨大的世界霸权联盟出现了,面对这一历史巨变,日本外相松冈洋右明确表示,加入苏德同盟,才有可能保证美国不会对日本开战。日本才会左右逢源待价而沽,日本既可以建立德苏日联盟,称霸欧亚大陆,肢解大英帝国、孤立美国。反过来也可以向英美要高价,在英美与德日之间搞平衡外交,把握对美外交的主动权。

二战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称得上是二战初期地缘格局的一次大地震。使得法西斯阵营和苏联阵营掌握了对英美的战略主动权。《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苏联获益更大,日本也获得了转机。

后来苏德战争带来的历史巨变,世界历史走向的主动权又再次回到了英美手上,这或许是天意,如果不是天意,那又如何解释这个现象呢?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本文来自“无人街七号”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5237.html

上一篇 2022-09-17 06:34:29
下一篇 2022-09-17 06:33: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