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去(蓝山)县城市场上购买螃蟹,问了一下价格30元一斤。我与商贩稍微讨价还价最后是25元一斤。
我随意抓了一些,然后就叫商贩帮我过秤,我说称到多少就多少。他说一斤八两,45元。我对他说,一定要够秤哟,我每次买贵的东西都要回家过秤的,我自己家里就有一把秤。他说你尽管放心!我说如果不够秤我就返回来的,等我返回来就不好说话了。他听我说话的口气比较硬,在我不经意的时候他又悄悄地往我的螃蟹袋子添了一只螃蟹,估计是一两左右。
回家的路上,我在另外一个卖鱼的摊位上过秤,只是一斤六两,少了二两。我马上返回去找他,他慢条斯理地说,应该够秤啦。我说你自己看看吧。他又抓了两个添进来。我又拿到卖鱼的摊位过了秤,这下秤就真的够了,这么算下来,他次应该是少了我的三两秤。买了螃蟹之后,我又买了2斤鳝鱼,同样是少秤,少了3两,这个我就没有让小贩补实物了,只是按照28元一斤的价格退了我8.4元。
我在思考一个问题,20多年前,那时候我在县物价局工作。我们的隔壁就是科委,科委有一个人叫唐忠平,他就是专门负责计量工作的,只有他一个人负责这项工作。那个时候,老百姓就称他“管秤的”。市场上哪个摊位的秤不够,就由他管。我们物价局经常配合他一起去市场检查,专门就是检查摊位的秤够不够秤。如果哪个摊位的秤不够,相差一两、二两以上的,唐忠平就当场把秤折断,或者用脚踩断,不管你是新买的秤,还是旧秤,毫不留情!基本上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都要配合他去市场检查一次。
结果市场上的摊主个个看到他就怕,他长得牛高马大的,凡是市场上的小贩,基本上没有人不怕他的。就这样整个市场,基本上没有任何摊主敢少秤了,做到了公平交易。
时过境迁以后,当时的科委管计量的一个人,已经变成了后来的股级单位计量所,后来又慢慢发展到标准计量局,再后来又演变成为技术监督局,人员增加到了几十个人。近两年这个局又合并到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机构更加庞大了。
人员是多了,机构是大了,可是市场上短斤少两的反而变成了“常态”。这说明人多不一定是好事,关键是要管用!如果人多而不管用,这样的人多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白白地增加了纳税人供养的人数,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来源丨红网论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
湖南人都在看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更多精彩请点击哦
↓↓↓
本文来自“浅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1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