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星期五!欧洲股债汇三杀,原油暴跌,有色、农产品全崩了!内盘豆类抗跌,原因是?

本文源自:期货日报

昨夜,国际市场恐慌情绪蔓延!

在惨淡的欧洲经济数据出炉后,欧洲股市集体迎来暴跌。

截至收盘,德国DAX30指数跌1.97%,英国富时100指数跌2.01%,法国CAC40指数跌2.28%,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2.29%。

债市方面,随着市场避险情绪升温,欧元区国债被疯狂抛售,债市收益率集体上扬。法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意大利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涨超10个基点。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2011年12月以来新高。德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自2008年以来升至2%。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度攀升8个基点至3.791%,创2010年以来新高。

欧洲汇市普跌,美元大涨。欧元兑美元跌破0.97,续创2002年1月以来新低,日内跌1.52%。英镑兑美元日内重挫3.5%以上,为1985年以来更低纪录。美元指数则突破113关口,为2002年1月份以来,日内整体涨1.57%。

受美元走高影响,现货黄金下破1650美元/盎司,为2020年4月以来,日内跌超1.5%。现货白银日内跌超3.00%,并向下跌破19美元/盎司。

美国市场也遭遇了“股债双杀”。

9月23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道指开盘跌0.9%,纳指跌1%,标普500指数跌0.8%。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美股连续第四个交易日下跌。

当日,美元飙升,美国国债收益率再次触及十多年来的更高水平。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攀升6个基点至3.77%,为2010年以来更高。

商品方面,美股时段WTI原油期货一度跌超6.00%,跌破79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日内跌5.00%。外盘农产品期货持续走低,美国ICE棉花期货触及跌停,跌幅4.14%,报92.54美分/磅。CBOT豆油跌超3%,CBOT大豆、小麦、玉米跌超2%,CBOT豆粕跌近2%。外盘有色金属全线下跌,伦锡跌超6%,创2020年12月以来新低,和跌超4%伦镍、跌超3%的伦铜均创逾三周更大跌幅。

截至今晨收盘,纳指收跌1.8%,标普收跌1.72%,道指收跌1.62%。本周主要美股指均连续第二周累计大跌。上周跌近5.5%的纳指累跌5.07%,上周跌近4.8%的标普累跌4.65%,上周跌近5.8%的纳斯达克100累跌4.64%,上周跌4.8%的罗素2000累跌6.26%。

英镑跌超3%创两年半更大跌幅;美元指数三日连创二十年新高。欧元兑美元则三日连创二十年来新低,2002年来首度盘中跌破0.9700。10年期美债收益率连续五日创十余年新高,2年期收益率连续11日创近十五年新高。10年期英债收益率升逾30个基点创1998年来更大升幅。

大宗商品普跌,国际原油成为大输家,美油收跌超5%,1月以来跌穿80美元/桶关口,布油收跌超4%。伦锡跌超6%,伦镍跌超4%、伦铜跌超3%。CBOT大豆跌2.13%,CBOT玉米跌1.89%,CBOT豆油跌4.11%,CBOT豆粕跌1.26%,CBOT小麦跌3.63%。

内盘方面,沪铜主力合约跌1.98%,沪铝主力合约跌1.33%,沪锌主力合约跌1.62%,沪镍主力合约跌2.65%,沪锡主力合约跌4.61%,沪铅主力合约涨0.40%,不锈钢主力合约跌1.79%。

利空频发!欧洲经济数据惨淡,英国公布半个世纪来更大规模减税方案,美联储一二把手最新讲话无意救市

昨晚,标普全球(S&;P Global)旗下IHS Markit公布的数据显示,欧元区9月制造业PMI初值由8月49.6降至9月的48.5,低于预期的48.8,创27个月新低。服务业PMI初值由8月49.8降至9月的48.9,低于预期的49.1,创19个月新低。综合PMI初值为48.2,与预期持平,低于前值48.9,创20个月新低。标普全球指出,如果不包括疫情封锁的几个月,欧元区制造业、服务业及综合PMI已跌至2013年以来的更低水平。

为刺激国内需求,挽救在衰退边缘游走的经济,英国政府昨夜出台了一项价值450亿英镑的减税措施,包括取消将公司税上调至25%的计划、取消45%的更高税率、大幅削减印花税等等。据称,此次减税的规模超过了1988年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推出的减税措施,是半个世纪以来规模更大的一次。

Kwarteng宣称,到2026年该减税措施将总共耗费450亿英镑。英国首相特拉斯此前宣布的对家庭能源账单的补贴将在未来6个月内花费600亿英镑。

荷兰合作银行外汇策略师Jane Foley表示,随着英国的债务与GDP比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如果外国投资者不愿为赤字提供资金,英镑很容易被下调。“市场显然非常怀疑本届政府管理债务的能力。”

花旗表示,英国减税增加英镑兑美元跌至平价的风险,预计英镑兑美元将在1.05—1.10区间内交易。英国刚发布的财政计划可能引发英镑的“信心危机”,英国将发现更难为其赤字融资,这将意味着英镑将大幅走弱。

美股开盘后公布的9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仍低于50,处于收缩区间,但和服务业PMI都高于预期,分别升至3个月和2个月来高位。经济好消息成股市坏消息,美联储继续暴力加息又添筹码。

当地时间23日,在为美联储听取公众意见的活动Fed Listens致欢迎辞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制造干扰后,美国经济可能会进入一种“新常态”,“我们继续应对一系列异乎寻常的干扰”。他还说,美联储致力于使用众多工具。

在致辞讲话中,鲍威尔并未谈及利率的前景,也未提及任何有关经济前景的详情。美联储副主席布雷纳德此后的表态也未谈到利率,而是重申美国的通胀非常高,称高通胀让那些低收入家庭受重创。

到港量少,进口豆价格坚挺

昨日外盘跌得凶,内盘豆系却相对抗跌!其中,豆二期货2210合约在日盘上涨0.92%的基础上,夜盘时段仍收涨0.68%。豆二期货2211合约也相对坚挺。

对于豆二期货的相对强势,市场人士纷纷表示,这与进口大豆到港偏少有关。

“预估9月进口大豆到港679万吨,低于8月的705万吨,10月进口到港540万吨(历史月均621万吨,2021年同期510万吨),11月进口大豆到港880万吨(历史月均810万吨,2021年同期857万吨),11月前国内进口大豆到港偏少,因此10月合约价格相对坚挺。”申银万国期货研究所农产品分析师聂波告诉记者。

中国国际期货农产品研究员吴媛瑾表示,近日豆二期价相对坚挺反映出阶段性进口大豆供给偏紧预期,此外,期价也逐步向进口豆到港价靠拢。

“需注意的是,我国豆二期货的交易标的为进口大豆,参与交割的进口大豆,只能调往满足防疫要求的指定加工厂,也就是说买方要么是具有加工能力的油厂要么在交割后委托油厂加工,油厂交付豆油和豆粕,但是需要支付一定的加工费。另外由于从原产地发运、在途、到港等一系列因素不好控制,最终进口到港时间不好把握,时间、品质等风险因素多。”聂波说,“豆二2210合约估计是巴西8月船期大豆来交割,根据之前巴西8月船期的CNF报价,到港成本在5000-6000元/吨左右。”

从9月23日进口大豆拍卖情况来看,聂波告诉记者,其中拍卖量为50万吨,成交均价为5487元/吨,成交率为24%,基本上是河北和山东内陆地区成交,距离豆二期货交割库有一定距离。而交割库地点的拍卖底价在5600—5700元/吨,还是比2210合约价格高,无成交。

在吴媛瑾看来,未来要继续关注美豆、南美豆升贴水变化及CBOT大豆期价的指引。

山东地区出现断豆停机,豆粕现货价格9月以来上涨19%

受进口大豆成本上涨、国内到港大豆数量偏少及下游饲料需求旺盛的影响,9月以来,国内豆粕现货价格也加速攀升。截至9月23日,上甲数据显示国内豆粕现货价格达5344元/吨,9月以来上涨857元/吨,涨幅约19%;较今年年初上涨1754元/吨,涨幅约48%。

盘面上,截至9月23日下午收盘,豆粕期货主力2301合约结束五连阳走势录得0.49%的小幅下跌,至4047元/吨。

消息面上,据饲料行业信息网消息,近期山东地区的油厂因大豆供应不足、国庆长假放假以及电厂检修而出现大范围停机,只有少数的时间段内能够正常开机压榨。对此,吴媛瑾对记者表示,2021年山东工业饲料产量占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5.25%,居于全国省份首位。当前山东地区油厂出现大范围停机,且正常开机压榨时间少,势必会对当地及周边区域的豆粕供给产生一定影响,影响国内豆粕市场供需及价格。

“由于山东地区的断豆停机,豆油及豆粕出现了限量提货甚至停止开单的情况,区域内的基差报价迅速走高。且豆粕的供给短缺并非仅仅出现在山东地区,全国整体的大豆供给均出现了紧张情况。”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边舒扬说。

从近日来豆粕的供需端变化看,吴媛瑾表示,美国大豆收获工作逐渐展开,南美大豆播种工作拉开帷幕,阿根廷农户加快大豆销售步伐,全球经济衰退预期引发需求担忧,同时美豆单产基本定形,近期晴朗少雨天气对大豆收获有利。但由于今年冬季拉尼娜天气大概率持续,需继续密切关注巴西南部大豆产区天气情况。

从国内来看,9—10月国内大豆到港量偏低,豆粕库存持续下滑。上周国内大豆压榨量回落至181万吨,库存下降幅度放缓。同时,由于上周大豆压榨量回落,豆粕产出减少,饲料养殖企业提货较为积极,油厂外压车排队提货、限号提货的情况普遍,豆粕库存继续下滑。

在巴西大豆价格高企、国内豆粕供应紧张的情况下,记者注意到,近日阿根廷的降价大豆更受青睐,中国大幅增加了阿根廷大豆的购买量。据《联合早报》21日报道,过去两周,中国从阿根廷订购多达300万吨大豆,这一数字接近中国去年全年从阿根廷的大豆进口量。

那么,阿根廷大豆采购量增加是否能缓解国内豆粕偏紧供应呢?三立期货农产品研究员陈晨认为,短期来看,阿根廷大豆到港需要一段时间,豆粕紧张的供应情况暂时较难缓解;但中期来看,随着大豆到港量的增加,油厂恢复开机,或缓解豆粕供应紧张的局面,压制豆粕价格。

“进口阿根廷大豆到港时间在11月左右,前期因为榨利好转,已经有较多的大豆买船出现,预期在11月大豆到港时会出现预期的好转。同时阿根廷大豆近期的优惠销售体量依旧有限,可用于出口的量在100万吨左右,对于国内的供给增量来说影响有限。”边舒扬说。

吴媛瑾也对记者表示,阿根廷大豆采购量增加虽然可以增加未来大豆到港量预期,但鉴于采购周期、船期、物流、到港、压榨兑现均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或对豆粕远期价格有影响,且还需要综合考量后续阿根廷大豆进口量能否大幅增加且是否有持续性。此外,从8月月度进口量来看,阿根廷大豆占我国大豆进口量2.76%,整体占比较小。

展望后市,陈晨表示,目前豆粕成本依旧维持在高位,美豆减产局面已定,但南美地区大豆仍有增产预期,如天气情况较好,则未来大豆供应仍有着增加趋势,届时或缓解豆粕的高成本问题。从国内需求来看,虽然四季度整体饲料需求较为乐观,但由于饲料成本高企,市场呼吁饲料配方变更,后市豆粕需求仍有回落风险,综合判断豆粕基本面将维持近强远弱的格局。

边舒扬认为,短期预计豆粕供给紧张将继续导致其现货价格坚挺,进而带动盘面。但后续随着北美大豆和北美菜籽收割上市,货源紧张情况将会极大缓解,国内的到港量也会出现明显好转。总的看,四季度豆粕以2211合约为分水岭,或先涨后跌,不确定点在于南美大豆产区的天气。由于本年度依旧是拉尼娜预期,但拉尼娜对南美的影响并非线性关系,因此无法确定拉尼娜是否会造成南美大豆的减产。

本文来自“九月朦胧”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39107.html

上一篇 2022-09-25 06:36:10
下一篇 2022-09-25 06:30:37

相关推荐

  • 日耳曼人是如何崛起的 日耳曼人是如何统治欧洲大陆的

    经过数百年的大扩张,罗马人建立了一个横跨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庞大帝国。当时,罗马帝国很难继续占领和管理更多的土地。面对北方蛮族的不断入侵,公元2世纪初,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长城系统,分布在从英国和德国到黑海和红海以及从北非到大西洋的广大地区。依靠精锐的罗马军团

    2023-05-22 17:51:41
    311
  • 欧洲女人用什么手机最多

    在欧洲,三星手机70%的占有率,占据了欧洲手机品牌的第一主导地位,而三星的销售额也大部分是以欧洲为主。但随着国产手机的新兴起欧洲也越来越流行使用中国的手机,华为在这一点做得就比较好,华为手机在欧洲一直属于比较上层的品质,而且华为手机大多首发式在欧洲发布会。除

    2023-04-29 06:00:02
    200
  • 欧洲旅行用什么手机好

    作为一款商务手机,该机当然会支持双卡双待全网通,除了支持国内的频段外,到了国外同样可以进行通话以及网络服务,让你出门无忧。此外,该机还内置了2800mAh的电池,正常使用一天。再配合酷派的快速充电技术,充电五分钟便可通话三小时,喝一杯咖啡,就能将电量补充大半。看

    2023-04-28 01:00:03
    162
  • 欧洲都在卖什么手机品牌

    IT之家2月8日消息,去年12月在中国市场发布的小米13Pro将迈向全球市场。今天小米卢伟冰表示,小米13系列登陆欧洲市场,明天下午4点(巴塞罗那时间)海外市场发布(IT之家注:北京时间明天晚上11点)。当地已经上架了小米13系列巨幅海报。小米印度此前宣布,小米13Pro将于2月2

    2023-04-06 21:30:02
    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