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炸、核警报、断供……俄乌冲突出现三大新动向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一辆SUV正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突然,火光冲天!一声爆炸声响,司机当场身亡。
死者达莉娅·杜金娜,是个人物。
她的爸爸,是俄罗斯现代哲学家、政治学者亚历山大·杜金。
杜金的来头可不小。虽说不是俄罗斯政府官员,但从“克里姆林宫智囊”“普京大脑”等描述可见,其对克宫决策的影响之深。
事发当天的下午,杜金在莫斯科参加了一场活动并发表演讲,杜金娜以嘉宾的身份出席了活动。
活动结束,父女俩原本打算乘坐同一辆车离开。临上车一刻,杜金临时起意转乘另一辆车,杜金娜则开着父亲的SUV独自离开。
就这样,“意外”发生,天人永隔。
“这是刺杀事件!”俄方定性,“不排除与乌克兰方面有关。”
“不关我的事啊!”乌方否认,“俄方在借题发挥升级冲突。”
幕后主使是谁?俄乌双方各执一词。
据塔斯社援引俄罗斯联邦安全局22日最新消息显示,“杜金娜之死”已破案,该罪行是由乌克兰特勤部门准备和实施的,谋杀杜金娜的执行者是一名乌克兰公民,案发后逃往爱沙尼亚。
在俄乌冲突即将满半年之际,南方读+一文为你盘点俄乌局势目前出现的三大动向。
动向一:
“超限战”上演?
杜金娜之死,或成俄乌冲突新爆点?
事发前几个小时,杜金在个人社交网页上发布帖子:“那些杀不死我的,也会杀了别人。”
一语成谶。
只是死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女儿。
据俄媒报道,杜金是个出现在爆炸现场的人。一段在网络视频显示,杜金站在那里看着燃烧的汽车,双手抱头,震惊不已。
初步调查结果显示,确定位于汽车驾驶座一侧的底部被安装了爆炸装置,这是一场“有预谋、特别定制”的罪行。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1日消息,乌克兰顿涅茨克地区领导人及亲俄的扎波罗热州军民行政机构总委员会成员罗戈夫,都将杜金娜之死与乌克兰方面联系起来。
俄外交部发言人回应指,若证实案件中存在乌克兰参与的痕迹,即为乌政权实施恐怖主义政策的证据。
事实上,乌克兰被指认是“幕后凶手”并非空穴来风。
过去十年里,杜金一直是普京的重要“喉舌”,他也被认为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幕后策划者之一。
杜金在2014年被列入欧盟制裁名单,后来又被列入美国和加拿大的制裁名单。
和父亲一样,杜金娜也在今年3月被拜登政府制裁,声称她参与了俄罗斯一项干预美国内政的计划。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杜金父女一直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
据《乌克兰真理报》报道,事件发生后,乌方官员否认与杜金娜的死亡有任何牵连。
“乌克兰肯定与此事无关,因为我们不是一个犯罪,更不是一个恐怖主义。”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米哈伊洛·波多利亚克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
波多利亚克进一步声称,俄罗斯正试图升级与乌克兰的紧张关系,以证明进行更大规模的军事动员和部署是合理的。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国际舆论方面,西方媒体极力强调杜金对俄罗斯高层的影响力。
法新社称杜金是“克里姆林宫的理论家”;路透社称他为“俄总统的关键盟友”;CNN称他是俄对乌行动的“精神向导”;BBC称,杜金的反西方、极端民族主义哲学已成为俄主要政治意识形态,尤其是在乌克兰问题上;而《华盛顿邮报》更指出,该事件将为俄乌冲突制造新的爆发点。
但有俄媒报道指出,杜金在俄罗斯是个边缘性人物,其极端民族主义观点颇具争议,从未得到克里姆林宫的官方认可。
《共青团真理报》:亚历山大·杜金讲述女儿遇害之前他和女儿收到来自乌克兰的威胁。
8月22日,据央视新闻消息,“杜金娜遇害”一案宣布告破。
据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消息,该罪行是由乌克兰特勤部门准备和实施的,谋杀杜金娜的执行者是一名乌克兰公民,案发后逃往爱沙尼亚。
有分析指出,杜金之女遇害和日前发生在克里米亚的爆炸,都增加了外界对俄乌之间“超限战”的关注。(超限战是指超越界限和限度的战斗或战争,强调战争并不一定要在军事领域进行,尤其是面对出没在非军事领域的敌人,可选取适宜的手段对其进行打击)
可以预见的是,俄乌双方在军事战场、民间舆论场上的交战将愈演愈烈。
动向二:
“核警报”拉响!
“独立日”加上“半年祭”,谈判桌回不去了?
8月24日,乌克兰将迎来第31个独立日。
这天,恰好也是俄罗斯在乌克兰发动特别军事行动6个月的日子。
半年的节点,俄乌从“秀肌肉”“掰手腕”到“赤膊上阵”“血肉横飞”,战事步步升级。
连日来,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频频升起的黑烟,让核安全议题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
是谁袭击了扎波罗热核电站?
美国和欧盟闭眼“盲撑”乌克兰,“我们呼吁俄方停止对乌核设施及附近区域采取军事打击,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控制权应当归还基辅当局。”
“我们强烈反对此类指控。”面对指控,俄罗斯方面回应,“我们一再声明,我们武装部队的行动不会破坏乌克兰的核安全,或阻碍核电站的日常运转。”
事实上,自今年3月以来,该核电站就处于俄军控制之下。
有分析指出,若俄方在自己占领的地区使用核武器或故意制造核泄漏,那么这片土地将变得毫无用处。俄罗斯没有理由这么做。
话说得在理。
但对扎波罗热核电站,不管是睁眼“玩火”,还是纵容“放火”,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毕竟,炮弹不长眼睛。
当地时间8月7日,乌克兰扎波罗热地区,在扎波罗热核电站附近,可以看到炮击后的火箭弹碎片。
资料显示,一旦扎波罗热核电站发生灾难性事故,潜在禁区面积将达3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切尔诺贝利事故的禁区,整个扎波罗热地区届时将完全不再适宜人类居住和耕种;潜在污染面积将高达200万平方公里,乌克兰、俄罗斯、白俄罗斯和欧洲都将面临不同程度的核污染。
奈何针不戳到肉,永远不知道疼。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惊呼:“袭击扎波罗热核电站是自杀行为!”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说:“对扎波罗热核电站进行任何军事打击都完全不可接受,这将引发前所未有的核灾难。”
8月11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主持安理会审议乌克兰核设施安全问题,在此次会议上,俄乌“核警报”突然拉响。
张军表示:“只有推动局势降温,早日恢复和平,才能从根本上解除核风险,减少误判,避免出现意外。我们再次呼吁有关各方尽快恢复谈判,本着冷静、理性态度寻找乌克兰危机的解决出路。”
另据福克斯新闻网8月21日报道,普京近日与马克龙通话,双方讨论了扎波罗热核电站的有关问题。普京表示,同意法方有关派遣IAEA专家团进入核电站的建议。
报道还称,尽管俄方允许检查人员进入扎波罗热核电站,但此前俄方表示,在该核电站周围建立非军事区的提议是不可行的,因为乌克兰已经多次组织挑衅,且乌方无力控制其民族主义团伙。因此,在核电站周围建立非军事区会使核电站更脆弱。
动向三:
美欧对乌军援现“温差”?
7月欧洲六国对乌新军援金额:0
俄乌冲突伊始,美西方各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如今半年过去,与美国“持续输血”不同,欧洲对乌军援逐渐掉队。
一方面,美国防部近日宣布再向乌克兰提供价值7.75亿美元的军事装备,包括“海马斯”多管火箭炮系统的弹药、“标枪”反坦克导弹、无人侦察机等。
另一方面,“对乌克兰的新国际援助在7月已经枯竭。”就在乌克兰誓言发起战略反攻的关键时刻,西方援助正在不断下降。
据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的“援乌追踪”数据库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从7月2日到8月3日,西方总共只向乌克兰承诺了15亿欧元资金支持;包括德、英、法在内的六个欧洲主要在这段时间里,都没有宣布任何对乌克兰的新资金支持。
这是自俄乌冲突以来的。
整个7月份,英、法、德等欧洲六国未向乌克兰提供任何新的双边军事援助承诺。来源:凤凰新闻
8月18日,美国《利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目是《西方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团结是脆弱的,而且俄罗斯知道这一点》。
“战争成本的上升对富裕的欧盟来说,似乎比对贫穷孤立的俄罗斯来说还要不可持续。”文章指出,随着战争的深入,欧洲人震惊地发现自己无力负担各种账单……外交官们努力构建的跨大西洋团结可能很快就会瓦解。
也难怪,高通胀叠加能源危机的双重压力下,自身都难保了,还顾得上谁?
所以,说断供,就断供了。
不止断供,国际特别是欧洲社会支持的“声浪”也小了。
“欧洲民众普遍担忧俄乌冲突对能源、食品价格和生活成本造成的连锁反应。”
“相比俄乌冲突,欧洲媒体的头版更关注生活成本。”
欧洲外交关系协会此前在10个欧洲进行的民调显示,有42%的受访者认为本国政府过于关注乌克兰问题。
此外,由于军事开支和税收收入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加之西方援助资金流入缓慢,乌克兰在支付士兵工资、购买武器和弹药方面遇到困难,不得不依靠印钞来解决问题。
面对“金主爸爸们”不打招呼就“减持”,甚至一言不合就“退股”……乌克兰财政部长谢尔盖·马尔琴科表示,“这是一个让人日夜头疼的问题”。
俄乌战事即将满180天,战火仍在燃烧,制裁仍在持续,“核警报”正在拉响……
与其忙着煽风点火,呼吁有关各方尽快恢复谈判,推动局势降温,才是正途。
央视新闻、海外网、、凤凰新闻、
古嘉莹
尤立川 胡良光
本文来自“这条河叫时光”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