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势喜人!中国空间站水稻有望结籽

“短短一个月,我们在中国空间站培育的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有望在国际上在空间结出种子。计划由航天员返回前进行采集,并进行冷藏保存,随航天员返回地面。”8月29日,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研究员郑慧琼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言语中透着兴奋。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清楚记得6年前次见到郑慧琼时,她刚从“实践十号”着陆地内蒙古风尘仆仆赶回上海,带回了去过太空的水稻和拟南芥。跟水稻和拟南芥打交道30年,郑慧琼研究的是它们在太空失重环境下怎么开花结籽。

微重力条件下水稻的生长发育情况。本文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只有几种作物在空间完成“从种子到种子”实验

人类虽然飞出了地球,但在太空中食物的自给仍是一个问题。不论是重返月球还是登陆火星,建立以植物为基础的生命支持系统,势在必行。

从20世纪50年代人类发射颗人造地球卫星以来,科学家们在空间飞行器中进行了20多种植物的培养实验。早期目标是如何养活植物,使其能够萌发、生长、开花,如今这些目标都一一实现了。科学家的研究重点从植物幼苗阶段扩展到了种子生产研究。

“目前只有油菜、小麦和豌豆等几种作物在空间完成了从种子到种子的实验。但植物开花时间延迟、开花数目少、种子结实率低和种子质量下降等问题仍然没有克服。”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中心主任韩斌介绍,开花是植物结出种子的前提。因此,迫切需要研究植物开花的调控机理,以改进空间植物培养,探索更多适应空间的粮食作物。

水稻在太空结籽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2022年7月28日,载有拟南芥种子和水稻种子的实验单元,由航天员安装至中国空间站问天实验舱,并通过地面程序注入指令于7月29日启动实验。

时隔一个月,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部分开始抽苔;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左右高,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高,生长状态良好。

微重力条件下的水稻

“稻秆的高矮对产量影响很大,地面上的水稻长得笔直,而空间的水稻有些‘骨质疏松’,是螺旋状生长。但总体发育进程符合预期,有望在国际上在空间结出种子,完成微重力条件下‘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实验。”郑慧琼介绍,地面上的高秆水稻一般70天左右结籽,在太空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此前,国际上只在空间做了2次水稻种子萌发实验,郑慧琼团队在天宫二号实验室培育的水稻也没有这么高。

拟南芥的种子在注液后第三天萌发,与地面相似。有意思的是,此前在天宫二号的实验中,郑慧琼团队发现拟南芥的开花延迟了,这次他们将三个关键开花基因的表达进行了修改,创制了三种不同时间开花的拟南芥,与正常开花的拟南芥一起种在问天舱实验柜中,通过图像来观察它们在微重力条件下的不同表现。“相比野生型,转基因拟南芥的生长速率有所提高。”郑慧琼说。

微重力条件下的拟南芥

据悉,后续利用空间下传的图像和返回样品,研究团队将解析微重力影响水稻和拟南芥生长与开花的规律,为未来空间蔬菜和粮食生产打下理论基础。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黄海华

微信编辑:安通

校对:飞飞、晓川

◢ 猜你想看↓↓

多地通知:9月1日中小学暂缓开学!辽宁大连:主城区居民非必要不出户,公交地铁停运

“5斤芹菜”引来国务院督查,为何值得一说再说?

追责问责!拉萨“70后”市委常委防疫不力被免职,曾获“全国县委书记”称号

景观灯关了后,“素颜版”上海视频刷屏!我们应打造怎样的城市夜景?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上观新闻APP

“分享点赞在看,一气呵成↓

本文来自“网友”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291.html

上一篇 2022-08-30 12:42:35
下一篇 2022-08-30 14:57: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