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树果文章(微博)也谈物理或将成为我国中学生的主课?》
桐树果文章微博(lP属地湖南)
其实,又何止是与我国中学生升学考试有关呢?
17世纪英国有一位剑桥大学的学生,在苹果树下看书。一个苹果偶然从树上掉了下来,这个自然现象吸引了这位学生的思考,后来这位学生经过研究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的定律。当然,这或许是一个故事。
对哦,这个故事讲述的就是牛顿科学家。
其实,牛顿还不仅仅是物理科学家、还是著名的数学家。牛顿不仅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还建立起来了“牛顿三定律”的力学理论体系,以及数学微积分等科技成果。
1732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并存在于所有物体之中,而发明了电;
爱因斯坦则是以色列裔美国科学家,他得出了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等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
牛顿是17世纪物理科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之一;
而富兰克林、爱因斯坦则是18世纪物理科学家中杰出的代表。
于是就有学者总结得出了这样的一个论点:(1)17世纪牛顿等科学家的科学成果为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奠定了理论上的基础;(2)18世纪科学家富兰克林发明的电,以及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研究成果则为19世纪中期第二次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日本的科技技术革命奠定了发展的基础。
……
由此可见,牛顿、富兰克林、爱因斯坦等科学家是第一次、第二次,以及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者之一。
而物理学则是科学技术的基础,也是成为科学家的基础知识。由此可推,每一次工业革命都是在物理学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
而在17世纪、18世纪的明清却仍然用腐朽科举考试制度来选拔官吏、贤人,而科举考试制度也束缚着年轻人的思想。
直至19世纪80年代后期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中国传统教育才开始出现了西式教育即数学、物理、化学、自然方面的知识,而减少了旧式教育的模式,但封建时期中国新式教育的发展极其缓慢。
这也是爱因斯坦百年前来中国走访旅游,并歧视中国人的根本原因,且说“中国人没有数学逻辑思维”。当然,爱因斯坦根本就不清楚我国在17世纪、在18世纪,甚至于19世纪教育上的落后状况,以及近代列强侵略压迫中国所造成的后果。
这一页历史艰难地翻过去了。
目前我国强大起来,并在人工智能技术、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超导、新能源、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激光等新技术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其实,这也是我国70年来教育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之一。而科技的发展、新技术的出现将更加需要掌握自然科学的人才来支撑。
因此,物理学、数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就尤其重要,这是培育科技人才的基础。这也是科技技术发展,以及科技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
由此可见,中国必将涌现出更多世界级杰出物理科学家、数学家、生物科学家、化学科学家等自然科学家队伍,并将中国的科技技术带入世界之巅峰!
这或许就是我国教育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再强调物理学重要性的原因之一吧?
总之,物理是科学家的摇篮,而科技技术的发展离不开物理科学家。
加油,中国教育!
加油,中国未来的科学家们!
本文来自“无人街七号”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6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