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最近最炙手可热的名词就是5G了,尤其是即将到来的5G时代和即将发布的5G,那么市场上这么多厂商都有自己的5G手机,到底哪一家值得期待呢,为什么大家都对华为的5G手机抱有很大的期望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华为2.24日即将要发布的5G折叠屏手机到底和友商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被称为“真5G”手机呢?
首先华为这次要发布的5G手机端到端能力爆发,率先支持SA/NSA两种5G组网架构,也是全球首款集合了5G和折叠屏这两个顶尖技术的手机,被称为未来科技。尽管已经有厂商进行了折叠屏工程机“朋友圈发布”,但是却不能达到量产。
这款同时包含了折叠屏和5G两大顶尖科技的手机采用了Balong5000芯片,相对其他5G手机的优势就是具有折叠屏的显著功能,二相对于折叠屏手机来说又具备了5G技术的加持,可谓集两大顶尖技术于一身。
那么其他手机厂商提前在朋友圈发布折叠屏工程机是否就代表着他们的研发进度快于华为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早在去年,华为就接到了供应商提供的可量产的OLED折叠屏幕,而在5G方面,则是华为的优势,由于华为拥有5G技术的大部分核心专利技术,加上自己研发的Balong5000芯片,使得华为快于高枕无忧,无需和友商争首发,从而从容发布自己的产品。况且其他厂商使用的是第三方的基带方案,在兼容性方面还是有缺陷的。华为自研芯片则是直接量身定做的,在5G终端技术性能、运营商部署灵活性、5G网络可升级方面更加领先,因此也被业内称为真5G手机。
我们首先来看看Balong5000(巴龙5000)这款全球首款量产5G单芯片多模终端芯片到底有什么优势呢?先概况一下,1.率先支持SA/NSA两种5G组网架构;2.全球5G最快速率;3.巴龙5000,华为铸剑20年成果.下面我们来细说一下:
一、第一个支持两种5G组网架构的芯片
在5G网络更新换代的初七,世界各国运营商会根据自己用户和现有网络频谱情况,采取不同的5G组网方式:SA(Standalone,5G独立组网)与NSA(NonStandalone,5G非独立组网,即5G网络架构在LTE(高速4G)上)。
巴龙5000芯片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支持SA与NSA这两种组网方式的芯片,并且实现了业内首次支持NRTDD和FDD全频谱,故而可以完全适配全球的5G网络,而且华为研发的巴龙5000芯片搭载在手机上,可以通过软件升级完成SA/NSA的平滑升级,消费者不用再为此更换新的手机,因此更加符合消费者的购买预期。
二、全球最快的5G速率
咱们之所以期待5G就是因为其具有高速率、大宽带、低时延这三个特点。在5G的Sub-6GHz频段下,巴龙5000峰值下载速率可达4.6G每秒,在mmWave(毫米波)频段峰值下载速率达6.5G每秒,是4G高速网络可体验速度效率的10倍,并远超目前的光纤宽带速度。
这样说你可能并不能感到巴龙5000的厉害,那咱们拿高通骁龙来对比一下,在Sub-6GHz频段下巴龙5000支持200MHz带宽,二高通骁龙X50只支持100MHz带宽。5G使用的3.5GHz属于高频谱,带来的问题是上行成为瓶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华为工程师们想了一个办法,把3.5GHz频段用于下行,把另外一个较低频段(如900MHz)切过来用来解决上行频率问题,这也是目前全球行业中只有巴龙芯片支持200MHz大带宽的原因。
三、巴龙5000,华为20年磨一剑
华为目前是全球仅有的三家可以自己研发智能终端处理器的手机厂商之一,其余两家就是苹果和三星了,不过华为是目前全球唯一一家拥有可量产5G单芯片多模终端芯片的厂商。
可以这么理解,巴龙5000带来5G时代的压倒性优势,是华为长期高强度、大投入研发的成果,经历二十年,终磨一剑。去年2018年华为的研发投入就有150亿美元,超过苹果和英特尔等顶级科技企业,这其中有很大比例就是芯片研发投入。
最后我们来八卦一下:芯片命名为Balong,意思为勇攀高峰、攻克世界级难题。那么我们来看看华为的其他芯片,麒麟处理器的前身是AP处理器,叫做K3,也是雪山的名字。后来成为完整的SoC之后重新命名为麒麟,K3则被集成到麒麟之中。家庭接入类产品芯片凌霄、AI芯片昇腾、用于数据中心和云计算的芯片鲲鹏,以及用于基站的5G芯片天罡,形成了一个覆盖华为各个业务线的芯片体系,成为国产芯片冲出中国进军世界的唯一代表。
本文来自“玖玖言”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zh/999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