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14年建成。它北是越座甲幸菜严,线眼壮观的官殿,也是世界上规模最人、最定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最大的历史博物馆。
北京故宫,原名“紫禁城”,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历时14年建成。它规模宏大,占地7.2平方千米,建筑面积为1.5平方千米,有房屋9000多间,黄色琉璃瓦屋顶、蓝色护城河和红色围墙把它与外界隔开。从建成到封建帝制结束,近500年间共有明、清两代24位皇帝在此登基继位。它是一座壁垒森严、巍峨壮观的宫殿,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最大的历史博物馆。
故宫的建筑都严格遵循对称的规则,沿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而这条中轴线上的建筑,更是故宫的重心,这些建筑都坐北朝南,体现着皇帝的至尊。故宫可分为前朝和内廷两部分,二者界线在乾清宫,以南为前朝,以北为内廷。前朝和内廷的建筑无论从风格和功用上均不相同。前朝高大宽敞,富丽堂皇,是皇帝会见群臣、处理政事、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而内廷的房间相对狭小紧凑,是皇帝皇后及嫔妃生活起居的地方,并且后廷宫院等级分明,都体现在建筑规模、形式、间数、层顶装饰及所在位置上。
故宫的前朝包括最南端的午门,后面的太和门及所谓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保和殿北面就是故宫的“内廷”,这里是真正的皇家禁苑。从前到后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
乾清宫是进入乾清门内的第一个内廷大宫殿,正中设有宝座,分东西暖阁,是明、清两个朝代皇帝的寝宫和日常活动的场所。
明代皇帝14位都住在乾清宫。清代皇帝自乾隆起住到了养心殿,后来便一直住在那里。但有一项惯例没有改:皇帝无论驾崩在哪里,遗体必须停放在乾清宫,以示“寿终正寝”因此乾清宫仍是皇帝的“正寝之所”
坤宁宫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清顺治二年(1645)则按满族的风俗习惯重新改建,宫内格局完全依照沈阳清朝故宫清宁宫的样式布置。内有东暖间,这是皇帝大婚的洞房。坤宁宫与乾清宫的名字和功用都是对应的。易经中,乾对天,主阳;坤对地,主阴。清、宁二字都是安定、祥和的意思。坤宁宫在明代就是皇后的寝宫。虽然到了清代,情况有所改变,但坤宁宫仍是“正宫”。
紫禁城历经500多年,是封建社会帝王统治的历史见证,其传统的建筑艺术和丰富的珍贵的历史文物,更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本文来自“软馨吖”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90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