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吃到的一道川菜“宫保鸡丁”
,以爽滑的肉质,辣而不燥的口感,成为广受老饕们喜爱的一道名菜。但是我们在一些小饭馆的菜单上看到的确是“宫爆鸡丁”,那么这道菜到底是“宫保”还是“宫爆”呢?
我们还是先从这道菜涉及的主人公看起,丁宝桢(1820年-1886年),字稚璜。贵州平远(今织金县)人。道光二十五年迁往平远州进修,咸丰三年(1853年),33岁的他考中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自此步入仕途,后任翰林院编修。丁宝桢是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曾诛杀骄纵不法的大太监安德海。其在任上办机器局,治理水利,创办书院,选贤用能,为官清廉又刚正不阿,可以算是晚清为数不多为国为民的重臣之一,去世后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山东老百姓集体上书朝廷请求,迎接丁宝桢灵柩回山东安葬,金杯银杯不如口碑,功过老百姓眼里是雪亮。那么“宫保”其实是丁宝桢的荣誉官衔。据《中国历代职官词典》上的解释,明清两代各级官员都有“虚衔”。最高级的虚衔有“太师、少师、太傅、少傅、太保、少保、太子太师、太子少师、太子太傅、太子少傅、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上面这几个都是封给朝中重臣的虚衔,没有实际的权力,有的还是死后追赠的,通称为“宫衔”。在咸丰以后,这几个虚衔不再用“某某师”而多用“某某保”,所以这些最高级的虚衔又有了一个别称——“宫保”。清廷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追赠“太子太保”。宫保鸡丁这道菜的来历有几种说法,笔者认为比较可信的说法是他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丁大人追封私房菜由此得名“宫保鸡丁”,也算是对丁大人的纪念了。
所以,这道菜应该叫“宫保鸡丁”,千万可以别叫“宫爆”了哦!
本文来自“心吃心”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