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确实存在焦仲卿与刘兰芝两人,生活于东汉年间。
焦仲卿,生卒年不详,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与妻子刘兰芝一同殉情,是一个性格鲜明、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
刘兰芝,生卒年不详,庐江郡人,17岁时嫁给庐江郡的一个小官吏焦仲卿为妻。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兰芝投水自尽,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记叙其事的《孔雀东南飞》成为东汉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长篇叙事诗。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剧,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因诗的首句为“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故又有此名。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文学史上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作为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故事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不仅塑造了焦刘夫妇心心相印、坚贞不屈的形象,也把焦母的顽固和刘兄的蛮横刻画得入木三分。篇尾构思了刘兰芝和焦仲卿死后双双化为孔雀的神话,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是刘兰芝对焦仲卿说的。 大致可以理解为:你应该像石头一样,我会像蒲苇一般,蒲苇如丝一般柔韧(指自己会像在家人中周旋而不改嫁),石头不会有所移动(指他对她的爱坚韧不移)。用来比喻两个人的爱情天长地久,永远不变。
在《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的母亲之所以那么讨厌刘兰芝,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性格不好;第二、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害了”焦仲卿;第三、焦仲卿的母亲嫌弃刘兰芝的出身。
一、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性格不好首先,焦仲卿的母亲作为古代时期最典型的婆婆,她自然是希望自己的儿媳是一个懂得三从四德的女子,然而从《孔雀东南飞》中不难发现,刘兰芝并不是一位传统的女性,她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而且她对焦仲卿的母亲的所作所为也做不到完全顺从,所以焦仲卿的母亲难免会觉得刘兰芝有些桀骜,久而久之,婆媳之间自然会产生矛盾,而焦仲卿的母亲更是狠心到直接给焦仲卿找到了下一任妻子。
二、焦仲卿的母亲认为刘兰芝“害了”焦仲卿其次,当时焦仲卿家虽然是官宦世家,但是焦仲卿是没有在朝为官的,所以焦仲卿当时应该也是在准备参加朝廷的考试的,结果焦仲卿跟刘兰芝在一起以后,每天都在跟刘兰芝谈情说爱,焦仲卿的母亲也因此而认为刘兰芝并不能在焦仲卿考官的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所以才会对刘兰芝百般刁难。
三、焦仲卿的母亲嫌弃刘兰芝的出身最后,焦仲卿家的条件在当时也是算比较不错的,而刘兰芝就是一位乡野女子,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打心眼里看不起刘兰芝。另外,《孔雀东南飞》中一直没有说起过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子女,所以刘兰芝很可能是一直没有给焦家开枝散叶,所以焦仲卿的母亲才会那么讨厌刘兰芝,还早早地给焦仲卿找好了合适的女子做下一任妻子。
(兰芝)结婚的这牛马乱叫的时候,刘兰芝走进了行婚礼的青布篷帐,在暗沉沉的黄昏后,静悄悄的,人们开始安歇了。
(兰芝自言自语说):“我的生命在今天结束了,魂灵要离开了,让这尸体长久地留在人间吧”!(于是)挽起裙子,脱去丝鞋,纵身跳进清水池里。
焦仲卿听到刘兰芝投水自杀这件事,心里知道(从此与刘兰芝)永远离别了,在庭院里的树下徘徊了一阵,自己就在向着东南的树枝上吊死了。
焦刘两家要求合葬,于是把两个人合葬在华山旁边。(在坟墓的)东西两旁种上松柏,(在坟墓的)左右两侧种上梧桐,(这些树)条条树枝互相覆盖着,片片叶子互相连接着。
树中有一对飞鸟,它们的名字叫做鸳鸯,仰头相互对着叫,天天夜里直叫到五更。
本文来自“轻颦浅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ls/35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