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不思蜀的主人公刘禅读音(乐不思蜀的主人公是刘禅吗)

人们都在绝对化地认为后主刘禅是扶不上墙的阿斗,扶不上墙的是烂泥,将后主刘禅等同于朽木和烂泥。

笔者觉得很大原因在于留下了著名的”此间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即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及创造者。

对于大众对作为堂堂蜀汉之主的刘禅这个贬低甚至是侮辱性的调侃,我觉得有失公允的。 当然我们不是要给后主名誉进行翻案,毕竟泱泱蜀汉亡于他之手里乃是真真切切的史实。

让厚重庄穆的史卷引领我们回到那尘封已久的三国鼎足而立的时代,在身临其境地在一个权谋与屠杀同在,英雄与小人共存的历史情景之中体验与畅游,通过历史遗留下的碎屑,追逐寻找的答案。叩问史册,孰是谁非,一览便知!

这个典故出现的直接原因在,正值行将就木的蜀汉帝国刚刚被当是实力依旧称雄的曹魏帝国所灭,而曹魏政权里不仅大权在握炙手可热且常怀雄心之志的实力派强权人物司马昭在宴席上对身为亡国奴及阶下囚的后主刘禅不怀好意的甚至是绵里藏针式地试探时,后主刘禅不经意间脱口而出的回答。

笔者个人觉得,这极有可能是经过利益权衡下完美回答。

我们看看孙吴亡国之君孙皓对晋武帝司马炎的回答是”我亦为你/晋主/在我朝留了把座椅。”这不是自己找死的愚蠢的回答吗?由此看来,刘禅至少比孙皓智商务情商高多了,懂得自己的所处的境遇和如何自晦来保全自己!我们随着历史的车轮向后转到大宋王朝,同样是一位亡国之君,即被誉为”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由于在七夕之夜写出脍炙人口的“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名句,竟被宋太宗无情地赐予毒酒一杯,最终弄得个魂断他国的悲惨结局,悲夫!!由此可观,阿斗能够在“亡国之君必死”的故事惯例中,能够过得下来就说明其挺睿智可见一斑。

其次,蜀汉王国偏居西南一隅,地狭人稀,交通闭塞,且其在东汉末年尚未彻底地开发,生产力相对落后,根本与生产力发展水平先进,地大物博,交通便利,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区不具备任何的可比性。即使在几百年后的在唐朝是大诗人刘禹锡就有诗云“巴山楚水凄凉地”,可见当时蜀国的开发水平是多么的低下,难怪后主阿斗不愿返蜀呢?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地域间的严重的不平衡性决定的,换言之,乃是经济层面的原因!!

退一万步说,刘禅乃亡国之君,的确是。但我们好好想想:先主昭烈帝刘备,阅历如此之广,又左有卧龙凤雏两位经天纬地般的超级谋士,右有武艺超群威名赫赫的五员虎将,尚且独木难支,何况是刘禅呢?其能够在“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之下,尤其是在诸葛孔明病逝五丈原之后,蜀政权内部的派系政治斗争日趋激烈的遭遇之下,依然能蜀汉政权屹立十几年之久,可见,刘禅绝非无能之辈!!

那么,笔者觉得很大原因在于留下了著名的”此间乐,不思蜀“的历史典故,即成语乐不思蜀的主人公及创造者,而流传笔典故的原因,则来自于他是蜀汉政权的亡国之君,在于中国古代社会里所有末代帝王所特有讽刺与贬低的政治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末代皇帝现象”。

纵观历史,这种对亡国之君被口诛笔伐现象不仅仅只出现于刘禅身上,诸如霞的亡国之君被称作桀,商的亡国之君帝辛称作商紂、南齐亡国之主萧宝卷封为东昏侯、创造南陈亡国之君陈叔宝死后赐谥为“炀”、隋的亡国之君杨广追谥炀帝、南唐亡国之君李煜降宋亡国被封违命侯、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赵佶和宋钦宗晓桓父子分别被封为昏德公和重昏候等……屡见不鲜于史书。

那么,缘何会出现如此特殊且有规律的现象和政治惯性?

其一,统治者为了吸取前朝败亡的教训,积极为前朝编纂史书,为了避免重蹈前朝败亡的覆辙,对君主进行委婉劝诫,并通过为前朝亡国之君追赠恶谥,来惊醒君主对自已千古之后的历史评价,是一种自下而上制约君权的理性的制度设计和有效手段。其二,后继王朝在位前朝编纂史书时,大体极尽其能事地抹黑、贬低,乃至妖魔化前朝国君,尤其是前朝的亡国之君,不惜以追赠恶谥的政治行为来加以确定,以示前朝之主种种“不君”的行为,致使民心尽失,德运渐衰,气数已尽,上天早已弃之如敝履,不足以担任“替天行道”的重任,而新朝开国之主则正是顺应天意,取而代之,成为上天重新选定的“替天行道”的代表,是众望所归的承受天命之人。总之,是通过验证前朝天命气数已尽,来证明后继政权存在的合理性与正统性。其三,这与中国古代社会上的主流价值观有关。中国王朝的形成是通过化家为国和家国一体的方式演化而来,而在治国理念上也经常带有泛家庭倾向,诸如皇后为母仪天下,国君则为君父,国民为子民,天下臣民为国守丧,将不孝之罪规定为十恶不赦之列,求忠臣于孝子之家等等。“孝道”观念在各种政治行为的推动下,成为了最高的社会道德标准。而“孝道”不仅在于三年无改父之道,更在于在胜一步的光宗耀祖以显于世。而最大的不孝莫过于无后,正如孟子所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对了亡国之君而言,此间的“无后”,不仅仅是同宗子孙未能好好受其护佑而惨遭屠戮,更是未能承继先祖历经磨难开创的基业,并将其发扬光大,反而不甚作为,将其拱手让人,让先祖神主不得继续血食太庙,沦落成为芸芸众鬼。

理解历史,于无字之处读经典…

——秦宏亮作

本文来自“月熙儿”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华夏信息网立场,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1470280261#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xxxwhg.com/cs/57443.html

上一篇 2023-01-03 05:05:07
下一篇 2023-01-03 05:44:06

相关推荐

  • 乐不思蜀判定 乐不思蜀怎么判

    在三国杀里总是有这么一些人好似得罪了牌堆一般,在游戏中,无论是想干啥都是干不成,为啥呢?就是因为这牌堆总是和他过不去,以致想干点大事都有问题。三国杀里有一个魏国将四点体力,他每次判定时,这牌堆像是与他做对一般,总是与他对着干。说到这里你们也都知道我说的是邓

    2023-02-04 02:57:08
    147
  • 乐不思蜀主角 乐不思蜀打一个生肖

    1公元263年,魏国大举伐蜀,“扶不起的刘阿斗”刘禅(shn)投降,被俘虏到洛阳。为笼络人心,稳住对蜀汉地区的统治,司马昭以魏元帝名义,封刘禅为安乐公。一天,司马昭大摆酒席,宴请刘禅和一班原蜀汉大臣。推杯换盏,吃吃喝喝之中,还特地叫了一班歌女演出蜀地歌舞。歌唱得

    2023-02-03 04:14:13
    147
  • 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刘禅此间乐不思蜀什么意思)

    乐不思蜀[释义]形容快乐得不再思念故国,有忘本之意【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裴松之注。魏兵攻破蜀国后,后主刘禅投降,司马昭把他带回魏都洛阳。一天,司马昭邀请刘禅参加宴会,有意安排艺人为刘禅表演过去蜀国的杂耍技艺。旁边观看的人都为他难过,可是刘禅

    2022-11-18 00:20:15
    308
  • 俄乌进行战俘交换!过往的战俘待遇都很差,我们则让对方乐不思蜀

    据今日俄罗斯电视台29日消息,俄罗斯和乌克兰周三进行了俄乌冲突以来规模更大的战俘交换,双方分别向对方移交了144名战俘。 报道称,乌克兰军事情报部门首先宣布了这次交换,并公布了照片。乌克兰军事情报机构表示,这次交换包括43名亚速营战士。 据报道,自2月24日莫斯科对乌

    2022-09-23 08:42:31
    158